2024年龙文区将着力打造“六大中心”!打造“全市公交枢纽中心”!(4)

龙文融媒  时间:2023-12-28  浏览:


■建设韧性“海绵城市”。完善城区雨污配套管网,实施湖库地面连通工程,推进内河水系联排联调,修复城市生态水系,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发挥九十九湾全省唯一的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示范优势,串联湘桥湖、上美湖、闽南水乡、内林古街等河道水系,打通支渠卡口、疏通源头活水,放大“幸福河湖”价值和溢出效应。完善智慧水平台,推动河湖管护全行业“一屏管水”、全社会“一屏看水”,以“人治+数治”提升河湖“善治”水平,实现“河湖安澜、幸福‘九九’”。


(五)突出公平高效,做优营商“软环境”

■强化要素流通保障。聚焦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营造尊企、重企、护企、惠企的浓厚氛围。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破除隐性门槛,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大政策开发力度,构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流程,增强政策牵引力、实效性。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引进培育各类市场化私募基金,大力开展产销对接、商超直通等活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持续优化审批事项,全面实施“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章审批、超时默认、默认追责”审批制度,进一步“减环节、减流程、减材料”。巩固发展便利化、数字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务大厅“智慧化”改造,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自助办”“网上办、掌上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100%、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可网办率100%。强化数字政务建设,完善“E企通”“民企通”等平台建设,打响“办事在龙文、便利在龙文”金字招牌。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谋划建设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两岸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打造海峡两岸人才创业创新首选地。充分发挥英才协会、商协会等作用,健全“产业+人才”“项目+人才”“技术+人才”等“双招双引”工作体系,鼓励和支持校地校企合作,强化“柔性引才”。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拓展“英才服务联盟”,不断完善人才优惠政策,打响“才聚龙文竞有为”服务品牌,让更多优秀人才融入龙文、扎根漳州、奉献两岸。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立足厦漳泉、放眼新福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抢抓中菲“两国双园”等机遇,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跨境合作,探索引进外资银行和设立外资企业地区总部,推动更多产品和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更多优质项目和资金引进来。着力发挥我区漳台交流基地平台作用,做强“海峡两岸中华武术大家练”等对台交流品牌,探索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助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六)突出防治结合,守牢安全“生命线”

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全力以赴守住“三条线”,为经济社会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创造平安稳定环境。


■坚持源头化解,筑牢平安防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坚持“打防管控治”同步推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力推动信访“治重化积”工作,妥善处置各类上访事件。紧盯社会治理痛点、难点,坚持“小切口”和“大整治”相结合,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协商”“网格事件联动处置”等制度机制,以点带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出防范房地产等领域和重点企业信贷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重拳整治,守住安全底线。时刻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把责任细化到人、落实到点,让安全生产责任制“带电”“长牙”,打造不留死角的责任闭环。围绕全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目标,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紧盯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严格日常监管执法,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坚决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坚持压力传导,严守耕保红线。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粮食安全工作会商机制,全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加快实施耕地恢复,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确保稳定耕地不减少。统筹抓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运用“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手段,加强日常监管执法,推进违法图斑整治和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力守住管好“粮仓”。


(七)突出民生优先,增强群众“获得感”

■持续扩增民生“六位”。紧盯“衣食住行学、生老病死养”十件民生大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民生“六位”扩容提质,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继续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力争推动新增就业人数6000人以上、普惠托位40个以上;持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加强师德师风师资建设,谋划新建教育项目8个、可新增学位约12060个,推动漳州三中龙文校区、龙文实小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可新增学位约5580个,筹备成立龙文区教育发展基金会,凝聚全社会力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增“长者食堂”3家、便利餐位80个,逐步向“城市餐厅”延伸拓展;深化推进医疗卫生强基三年行动,打造市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全面启动全国健康县区、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助推群众慢性病由治向防转变;建设提升4个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开展“点单式”养老服务试点,医养床位达460张以上;持续完善群众身边体育场所设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5场以上;提升扶摇村公益性生命公园品质,全力打造“幸福之城”。


■全力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捐助、爱心志愿等社会公益事业,做好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更多地关心关爱孤儿、困境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切实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让群众生活更有保障更有温度。谋划实施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开展各类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持续发挥“零工服务中心(驿站)”等平台作用,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兜实兜牢就业这个最大民生。


■用心维护群众权益。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优化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开展“诉求工单直达一线”试点工作,推进诉求人、热线平台、主管部门“三方通话”,推动群众诉求直达一线、部门办理直达现场,让群众理有处说、事有人办。深入开展根治欠薪、“保交楼”、安置房不动产权登记等专项行动,加强日常监督研判,依法打击违法行为,切实把问题消除在企业、化解在行业、解决在基层,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

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克己奉公、勤勉尽责,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以忠诚凝心铸魂。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带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以更加过硬的政治、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优良的作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抓实抓细国防动员工作。

以实干笃定前行。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倡导的“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务实之风,与群众“面对面”、与企业“心贴心”,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努力在政府治理中体现更多的温度、更强的弹性、更实的导向,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治理标准、工作实效,以政府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以“有为政府”激活“有效市场”。

以创新寻求突破。牢固树立“出路在创新”的理念,增强“敢为天下先”的闯劲,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维、创新思路,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财税金融、政府职能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打造更多龙文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成果,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全面推行“穿透式工作法”,以时间换空间,加快从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转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国企融资平台作用。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理顺数据管理机制,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提升政府数字服务效能。

以清廉赢得口碑。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强化党内、行政、审计等联动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筑牢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坚持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剑指“股长做派”“科长天大”等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交朋友、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区,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在紧要处,以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展望2024年,号角催人奋进,蓝图砥砺人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进取心态、奔跑姿态、赶超状态,坚定信心,开拓奋进,齐心协力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龙文篇章,让龙文的事业更精彩,让龙文的每一面都发光!

来源:龙文融媒

评论

发布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