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经济 何以成为漳州中心城区发展新引擎? (2)

福建日报  时间:2018-03-27  浏览:

  近年来,龙文区紧抓作为漳州唯一的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契机,为发展企业总部楼宇经济,倾心打造营商“暖”环境。“从政策咨询到项目审批等环节,我们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着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围。”杨东黎说。

  漳州现有总部企业主要分布在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长泰县和漳州开发区,占比为78%。其税收收入占全市总部企业税收收入逾八成。与其他城市相比,漳州总部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起步晚、块头小、分布散、层级低以及引进难等现状。如何吸引企业总部入驻龙文?仅靠优化营商环境是不够的。近年来,龙文区制定出台了《加快总部楼宇经济发展六条措施》《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八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比如对新引进总部企业,根据实际到位注册资本金,按照不同档次,分别给予开办补助,最高补助达300万元。对总部企业租用、新建或购置自用办公用房和办公楼等也给予补助。

  为吸引更多的企业把总部落户龙文,日前,龙文区出台了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十条措施,打出招贤引智“组合拳”,区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经费,兑现引进人才所需的各项奖励、补贴、配套补助经费。龙文区突出总部企业人才奖励机制,对新引进的总部企业专业人才给予生活补助。同时,对到该区就业的高层次人才在辖区购买商品房的,最高补助80万元。

  相关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入驻龙文区写字楼。截至目前,融信写字楼入驻企业25家,入驻率达80%;明发写字楼和万达甲级写字楼入驻企业分别为299家和453家,入驻率均达90%。中国铁塔、中石油、中海运等企业进驻万达、融信等写字楼设立区域性总部、运营中心或研发中心,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14家市级金融企业也已入驻,“四通一达”及顺丰速运等知名快递企业也纷纷在龙文区设立区域总部,区域金融中心雏形初显。

  政策助力
  楼宇经济大有可为

  连日来,漳州主城西部的西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西湖生态园,位于漳州市老城区、高校园区与金峰开发区、天宝、靖城的衔接地带,其总面积约4.23平方公里。依托“碧湖模式”的成功经验,漳州拟升级打造西湖生态园,与碧湖遥相辉映,让其成为漳州又一个生态人居福地、绿色城市副中心。而配套建设企业总部园区,也进入了西湖生态园项目的规划范围。

  “西湖生态园项目建设将通过现代服务业创新升级和总部商务核心区的聚集,培育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形成崭新的复合型城市服务中心,使产业、城市与人口三者形成良性互动,为城市西部板块注入现代都市发展新活力。”芗城区区委常委张其扬介绍说。

  事实上,早在2012年,漳州就开始关注总部经济的发展事宜。去年漳州“两会”上,漳州市政协常委刘志明提出《关于在西湖生态园选址建设漳州总部经济区的建议》。“虽然漳州的总部经济起步较晚,但漳州发展总部经济已具备了诸多优势。”刘志明认为,对于漳州中心城区建设集中落户的总部经济园区来说,省政府2016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供了新的政策机遇,漳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则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

  “总部经济区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配套建设会展商贸、酒店餐饮、金融证券、文化旅游等相关设施,以期吸引各类企业总部入驻漳州。建立集中的总部经济区载体和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未来才能产生较强的总部经济‘乘数效应’。”刘志明说,根据当前漳州的企业总部以本土企业为主的现状,要促进漳州总部经济发展,必须对漳州总部企业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并通过政策和规划导向,充分调动市县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县区总部企业向中心城区总部经济区集聚,实现全市范围内总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良好的扶持政策,是引导企业入驻总部经济区的原动力,政府重点要制定财税扶持、金融扶持、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灵活实用的招商策略。”刘志明说。

评论

发布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