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
龙海区教育局开展了
东园中心小学校
领导班子遴选竞聘
这是龙海教育系统人事制度的
一次创新改革
首次对东园中心小学的
校领导班子“重新洗牌”
以公开竞聘的方式
进行团队择优、精简和重组
逐步建立
以竞争上岗为核心的退出机制
打破了学校管理职位的“铁饭碗”
让学校领导班子“能上也能下”
东园中心小学校领导竞聘现场
这场在东园中心小学的“考试”,共吸引14位龙海区教育系统在编在岗的教师报名。
走出面试考场,在东园中心小学担任了11年副校长的陈宝财很有感慨。这次和龙海教育系统中的新老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坦言:“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这样的新模式,也倒逼教师积极迭代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此次竞聘上东园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的张月强,此前在该校教授了7年的数学,同样担任着学校教导主任。
竞聘中,张月强结合教学实际,对于东园中心小学未来教育教学发展提出了颇多可行性建议,得到专家评委一致肯定。
在他看来,竞聘上岗,多了危机感,也增加了能动性。“通过竞聘,也对自身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和定位。”张月强认为,作为教师,要保持旺盛的学习力,积极学习,不断更新。
基层工作经验,成为此次竞聘选拔的重要指标之一。
竞聘上东园中心小学副校长的陈亚佳,此前在龙海区白水镇三美小学担任了8年的校长,丰富的基层教学经验让他在一众老师中脱颖而出。
“从完小校校长到中心校副校长,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根据方案,在副校长职位试用期一年中,陈亚佳需要挂钩辖区内一所后进完小校,并在一线授课。
此次竞聘,畅通了业务能力强、教学业绩优秀的名优骨干教师的上升通道。
在龙海区东泗乡渐山小学担任3年校长的江良鑫竞聘上了东园中心小学副教导主任,这得益于他在乡村课后服务方面的创新实践。
“新环境、新平台,对我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竞聘重组后最年轻的班子成员,30岁的江良鑫身上有着一股冲劲,他将为新的学校、新的团队带来更多活力和可能。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让合适的岗位成就优秀的人。”东园中心小学校长许红阳认为,学校领导班子遴选竞聘机制的启动,有效推动学校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长效化,营造有利于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为全面提升龙海教育管理水平,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注入了新活力。
龙海教育构建“六个一”责任清单
日前,龙海出台“八大激励”政策,明确龙海区教育系统责任化激励“六个一”清单。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进步空间、每个教师都要有成果空间、每个学校都要有排名压力、每个校长都要有管理绩效、每个学科都要有激励氛围、每个学期都要有不同要求。
通过多维度明细举措、量化评价,校准教育教学价值坐标,做到高效能教育治理、高品质学校建设、高素质队伍培养、高标准育人提质。
每个学生都要有进步空间,要求各校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方案或实施细则,每次考试均做好学生的质量分析等;
每个教师都要有成果空间,要求各校制定教师工作业绩评价考核细则,通过建设“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进行教师发展性评价等;每个学校都要有排名压力,要求根据《龙海区小学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方案》进行量化评价,建立学校的发展动态跟踪表,学校的量化积分与绩效奖金挂钩等;
每个校长都要有管理绩效,校长的个人绩效与学校绩效相结合、组织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平时过程考核与学期末考核相结合,校长的管理绩效与学校总积分一致,在年终奖励性绩效中体现等;
每个学科都要有激励氛围,要求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课堂成效,每学期开展一次最受欢迎教师、最受欢迎学科评选活动。将学科教学质量与职称评聘、各种评优评先挂钩,不排资论辈;
每个学期都要有不同要求,要求根据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考核,从优生的培养、生源外流情况、高中贡献率等方面,进行各阶段抽测、排名、量化,不断拓展教育激励机制的广度和深度,让内涵发展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力点。
择一环节作为变革的切入口,重构区域教育生态。如今,龙海区教育改革渐入“深水区”,着力探索教育振兴助推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龙海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志龙表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在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抓好这个关键。
龙海区创新教育系统责任化激励“六个一”清单,构建了高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深化了教育激励机制改革,让教育教学考核制度更加健全、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将有力推动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闽南日报 记者 陈慧慧 通讯员 蓝毅辉 何建文 文/供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