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房价实质性下跌、大连限购政策出台、部分城市楼盘“变相降价”……房地产市场的“冷风”不断袭来,这是否意味着全国房价会出现大起大落?
部分城市房地产热度不减
虽然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房价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房价出现了实质性下跌,但这并没有掩盖其它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温度仍降不下来的事实,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在最近一年房价上涨幅度超过 20%:
(图片来自中信证券研报)
中信证券房地产研究陈聪团队认为,未来部分热点城市存在跟进行政调控限制措施的可能性。从过去一段时间的政策实践来看,行政调控的作用是比较好的——能够起到迅速降温市场的效果,也一般不会造成市场矫枉过正。
“变相降价”+实质性下跌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曾指出,石家庄地区的某些楼盘采取了“变相降价”的营销手段。
一名买家这样解读自己刚买到手的新房,“这个楼盘将之前的精装修套餐砍掉,现在卖1.1万元/平方米左右,相比此前1.45万元/平方米的售价来看,相当于降了3000元/平方米,大约20%。”为了安抚已购买的老业主,开发商也给出“可以退精装修套餐但要先买车位”的方案。
从石家庄当地市场来看,2017 年当地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8%。2017 年 3 月之后,强有力的政策层层加码,的确冲击了当地的需求。2018 年春节之后,石家庄二手挂牌降价房源占比增加,涨价房源占比下降。二手房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动。
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在其它一些城市“变相降价”也存在。
近日,恒大集团还宣布其项目将以8.8折起进行降价销售,以期获得更多的销售额。据第一财经报道,一位银行人士透露,“恒大在银行的授信几乎用完,有些信托的额度也用完,需要快速回款才能保证现金流。”恒大春季打折卖房是一个信号,很多房地产商也均有一定的价格优惠,开始慢慢选择以价换量——他们都感受到房贷收紧对于楼市的影响。
陈聪还指出,一些一二线城市由于存在预售价格的管制,部分开发企业在 2017 年可能不愿意申请销售许可证,但到了 2018 年却愿意申请销售许可,接受比此前预期更低的房屋销售价格,这也是一种另类的降价行为。当然,大开发企业营销定价方面极富经验,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企业都取降价之实而不图降价之名,以类似赠送装修,搭配车库,推出不同业态/地段产品的办法行降价之实,因此舆论关注度此前还比较低。
房价全面上涨可能性小
展望2018年的整体楼市调控政策,陈聪认为,2018年行业始终面临并不宽松的政策环境,房价全面上涨的可能性很小。而区域房价调整不是全国房价大起大落的前兆,我们判断全国房价并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地产市场总体来看可以在 2018 年保持平稳。
他给出了四大理由:
1、我们认为按揭贷款基准利率发生调整的可能性并不大,全国面临的形势是紧信用而不是紧货币。在此情势之下,我们相信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未来上涨幅度十分有限,全年最高不会超过 6%。在利率不偏紧的情况下,房价出现全国范围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2、当前部分企业的杠杆率虽然在高位,但企业对土地的投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企业资金成本结构性上升,个别企业甚至可能面临信用风险,但风险并不会传染。
3、本轮降价实际上是高毛利状况之下企业未雨绸缪。先降价,在市场没有形成降价预期之前行动,最有利于库存去化。当降价成为某个区域共识的时候,当企业毛利率降低到低位时,我们相信降价势头反而会减速。
4、政策高度灵活且差别化。对于大连限购,我们不建议将其解读为政策全面收紧。一旦某些地方房价出现持续下跌,我们相信政策是有进有退,有紧有松的。
调控政策“差别化”
本周四,大连出台房地产限购政策,再次提醒楼市调控仍没有放松,而去库存政策似乎已经告一段落。但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如此“过热”现象,调控政策的方向也不太可能有“一刀切”的可能。
链家数据显示,大连2018年2月的二手房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9.2%,其中限购区域价格同比上涨35.3%,限购区域1-2月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22%,带来市场预期的波动。链家新增带看量明显增长、业主的挂牌价持续走高,调价中涨价占比从2017年的不足40%上升到近期的60%以上。
自2016年下半年起,大连推出多项去库存新政,取消多项限制性政策。到2017年,全国众多城市发布限购限贷政策,大连未出台明显的抑制性调控政策。链家研究院解读称,这次政策的收紧意味着大连去库存的政策基本结束,也从侧面反映了库存已经不是大连市场当前的主要困难。
对于本轮楼市调控的特征,陈聪在研报中总结为——常态化、微型化、差别化:
常态化,就是不要轻言政策全面退出,也不要断言政策没有新招;
微型化,就是政策充分考虑市场的接受度,一般不会出台一次性颠覆市场的调控措施;
差别化,就是在不同地方政策不仅力度不同,甚至可能方向都不同。有些地方可能在放松限购,另外一些地方可能在加码限购。
陈聪认为,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可能前高后低,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同比下降 6.2%。房地产板块的销售毛利率可能阶段性见顶,整体杠杆率也见到顶部随之回落。行业扩张告一段落,正好为企业预留了一个整固前期成长成果的空间。预计大多数龙头企业不仅能顺利度过这一轮周期,还能切实迎来利润的增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