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虽说近年来老百姓维权意识逐渐提高,但说起买房那些事儿,那可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或是虚假宣传,或是延迟交房,或是承诺与实际不符,关于房产的投诉总是层出不穷。不管遇到哪一点,对于一辈子只买一两次房的多数置业者而言,那可不仅仅是“让钱包很受伤”。
都说“购房者走过最长的路,大概就是开发商的套路了”。那么,没有实战经验的首次购房者,在买房时又有那些注意事项? 本周《房周刊》,本报将为您支招一二,提醒您警惕那些个买房“套路”。
买房前: 掂好荷包 确定购房目标
其实,买房子就跟买衣服、买鞋子、买任何生活用品一样,也要货比三家、精挑细选。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资金实力等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楼盘。不要一味追求一步到位,只有买两房的钞票却硬要选大三房。到头来出现不必要的额外负担,成为一个负重前行的“房奴”,生活品质降低不说,心情也不会美丽到哪里去。
业内人士建议,首次置业的年轻人,可优先考虑小面积、低总价、首付少的小户型产品。此外,不少年轻人的工作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楼盘的交通便捷性、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等因素也不得不重点考虑。当然,一些目前配套设施尚未齐全的地段,但未来升值潜力巨大的楼盘,也可考虑在内。
理性规划,量力而行,培养有梯度的消费观,才能在买房的道路上做到宠辱不惊、笑看风云。
看房时:
面对承诺 不要轻易“缴械投降”
掂量好了自己的荷包,确定了可接受的地段,就可以直奔售楼部啦。一走进美轮美奂的各大售楼部,热情贴心的置业顾问除了向你展示精致华丽的沙盘、介绍项目的优势外,似乎还特能站在你的角度看待问题。星星月亮般的承诺、“真心照明月”的凛然模样,让“没有一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的你满足感顿生,恨不能马上“缴械投降”。但是,先别急着感动,这时你可要警惕,置业顾问信誓旦旦的承诺,说的是真话,还是他们随意做出的口头承诺?
曾有置业者轻信了置业顾问“可就读某某知名小学”的承诺,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购置的房屋并没有在该小学施教范围内;有人则被楼书高大上的、美丽的异国风情倾倒,却在收房时看到所谓的“欧洲风情”只是几根小小的罗马柱,所谓的“名贵苗木”只是比自己膝盖都矮半截的小树苗……真是“理想和现实落差太大”,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正所谓“口说无凭”,倘若因开发商的承诺无法兑现而发生纠纷,购房者也不容易证明开发商有过这样的承诺。因此在签订正式书面合同时,购房者应该尽可能要求开发商将之前的口头约定写进合同,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买房时切不可被开发商描绘的“空壳”忽悠。最好选择已经实景呈现的项目,置身其中,眼见为实。
收房时:
谨防猫腻 细心验房很重要
签了合同、交了首付款,这时候就可以静静地等待收房的那一天了。然而,历年来交房期也是投诉的高峰期。无论是夸大宣传,还是房屋质量,抑或是配套不到位、未能按时交房,都会引起矛盾和纠纷。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收房时也要多个心眼、警惕各种猫腻。首先,接到收房通知后,置业者要仔细研究合同中的交房约定,充分了解属于自己的权益有哪些。其次,收房时,要先验房,注意看房屋是否与合同约定一致,包括户型、朝向、尺寸、结构等,确认各项都合格后,再办理收房手续。此外,不要忘了向开发商索要或查阅《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建筑工程质量认定书》《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合格证》和《竣工验收备案表》等相关文件。■记者 曾婷婷 文/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