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大美龙文 李 杰 摄
核心提示
古老龙江水,纵贯五百里,润泽千余载。
这五年,她见证着龙文的美丽嬗变——
“产”在变:“十三五”全区GDP提前实现翻番,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工业经济挑“大梁”,服务业增加值“突飞猛进”……
“城”在变: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铺洒大地时,在万达、融信等商圈楼宇处,党员志愿服务队早已“奋战”在街头巷尾,只为这座城市更为美丽更加平安;夜幕降临,行走于闽南水乡,楼宇、古厝、桥梁的灯光交相辉映,热闹的酒吧、店铺、文创小铺,演绎着龙文特有的“烟火气”……
“人”在变:又到年底了,台湾母婴护理专家张女士早已打算今年就在龙文跨年,和她一样想法的还有来自雷勃动力传动的甘厂长,越来越多的“新龙文人”“老龙文人”在这座城市有了归属感、幸福感……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五载光阴,只争朝夕。
“十三五”时期,龙文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局,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转型取得实质性突破,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迸发,深化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生态环境品质大幅提升,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文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云洞岩下,九龙江畔。一座“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的滨江产业新城、富美中心城区正在加速崛起。
让我们透过镜头去感受、去见证、去挖掘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
“新”潮澎湃 产兴业旺
大工业“筋骨见强” 服务业“风生水起”
镜头:2020年12月5日,邮储银行福建漳州市分行总部正式乔迁至龙文区建元东路1号九龙东方财富中心,成为漳州首家入驻财富中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这是龙文区吸“金”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企业总部选择龙文、落地龙文。区域金融中心雏形初显,楼宇总部经济蓬勃发展,“总部经济”已成为龙文吸引投资的新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往昔的“农民区”到如今的“总部区”,清晰描绘了龙文产业的发展路径。
园区在“长大”,大工业“筋骨见强、肌肉见长”。围绕“大抓工业、抓大工业”,龙文区不断做强产业支撑,重点强化蓝田经济开发区工业主阵地主战场作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旧园区改造提升和科技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步伐,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加速“腾笼换鸟”、企业技改和招商引资,加快突破体制机制藩篱,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着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更具现代气息、更有人文质感的“筑梦之城、创新之区”。出台《促进产业集约发展提高投资效益若干措施》,盘活闲置厂房22.8万平方米。出台“加快科技创新发展6条措施”等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机器换工、智能化改造。
“主战场”催生工业高质量发展“强动力”,“十三五”时期,龙文区工业提质增效明显,已形成食品饮料、家居日化、电子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食品饮料产业产值于2019年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67家。ADM、普洛斯、奥佳华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落户,构筑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闽食品发挥“全球天然植物原料研究、生产供应服务商”的上游支撑作用,吸引中游饮料生产企业,打造饮料产业链;百威雪津(漳州)产能超100万吨,力争成为集团在中国的第三大啤酒生产基地;恒丽电子成长为“2019年度中国钟表行业十强企业”“福建省文化企业十强”,2018年漳州被授予“中国钟表名城·漳州”;思特电子获科技部重点立项。青蛙王子上榜2019年度轻工业200强、获“母婴界奥斯卡”多项大奖等。
楼宇在“长高”,服务业“风华正茂、风生水起”。作为全市唯一一个省级服务业试点区,龙文坚持以工业统领三次产业发展,制定并出台《加快总部楼宇经济发展六条措施》《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八条措施》《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产业接二联三,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质量提高、结构提升,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
“立起来的开发区”年长、年高,龙文楼宇经济、金融服务、地产建筑、商贸物流等初具规模,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已建成万达、融信、九龙东方财富中心、恒大御景、朗逸商务中心和欣隆盛世等一批现代化高端商务商贸楼宇,万达碧湖商务商贸集聚区已成为漳州市中央商务区(CBD)。全区聚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90多家,闽南水乡集聚60多家企业,明发汇聚建筑企业200多家。汽车销售量、快递收派件量全市第一,电商交易额2020年预计突破70亿元大关。总投资90亿元闽南老家文旅项目成功落地,文体旅和会展夜间经济加快发展。海峡物流城项目三大批发市场运营走上正轨,有望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物流商圈。
在“二产支撑三产”“三产服务二产”的融合共进中,龙文区多元融合、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已然构建。
内外兼修 “城”果斐然
关键词:
城市提颜值、练就“绣花功”
“文武双全”增内涵
镜头:俯瞰龙江大地,九龙江北溪、西溪环抱、九十九湾蜿蜒穿行、绿色苍翠、风韵十足的龙文区,格外温婉灵动又生机盎然;
“天地性,人为贵……”龙文实小,师生们身着汉服,行传统礼仪,吟诵本土“三字经”——《启蒙初诵》,声情并茂、抑扬顿挫;
“呼哈……”鸿浦小学,省级非遗项目“何阳拳”武术操,作为校本体育课,融入大课间活动,同学们“耍”得有模有样,气势十足。
“十三五”时期,龙文继续着力“建好”城市,彰显历史风貌、生态底色和现代都市融合共生的城市之美,保护和传承“能文能武”的城市基因。
拓展“新空间”。全域城市化全面推进,步文镇、蓝田镇、朝阳镇撤镇设街,增设碧湖街道、景山街道,31个行政村“撤村设居”,新设立10个社区居委会。目前,全区共有5个街道、1个镇、64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城乡发展齐头并进,城市道路、污水管网、停车楼等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区品质日益提升;实施乡村振兴,郭坑口社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打造3个裸房整治示范村。
提升“高颜值”。持续做好九十九湾文章,实施浦头港、天亭港和九十九湾绿道等项目,新增绿道长度33.5公里。“闽南水乡”与湘桥历史文化名村、梧桥古村、内林古街相映成趣。人民广场四季花海、英桥花海和湘桥湖等建成投用,新增公园绿地面积51.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4.6平方米提高至15.8平方米。“水、气、土”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全面完成“十三五”主要污染物约束指标控制,获评国家生态区。
集聚“超人气”。在万达广场、闽南水乡、宝龙广场等地持续打造漳州核心商圈、特色“夜间经济生活圈”,新阶层休闲生活圈,海丝钟表博物馆评定为3A景区,旅游美食季、商圈购物节等成功举办,加快闽南老家文旅项目建设和漳州高速北枢纽片区开发,致力打造国际知名闽南文化旅游目的地,以齐备的配套服务聚集人气商气,着力将龙文打造成为凝练文气、汇聚人气、聚集商气的现代化新城。
“十三五”时期,龙文聚焦“管好”城市,以“绣花功夫”实施高效能管理,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精细化、智慧化,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亮亮堂堂、安安全全的城市环境。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省级文明城区,成为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特别是突出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融合新机制,构建具有龙文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社区治理新体系,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打造“近邻”党建样板,率先在全市成立物业行业党委,创新实施“红色物业”;锦绣社区运用“锦绣芳邻”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打通社区自治内循环;万达社区建设“门前三保”服务平台,平安三率大幅提升;蓝田经济开发区推进“爱企管家”指挥中心建设,统筹融合“护企110”等资源,以“线上智能化工具+线下技术服务+大数据”为模式,精准匹配专业技术团队,量身定制企业、园区安全、环保、城管等方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民生关切 温暖人心
关键词:
创新创业地
宜业又宜居
镜头:“一分钟内就申请办理到了一张电子居住证明,真的太便捷了。”近日,龙文区步文街道锦绣社区居民郑女士拿到电子居住证明时高兴地说。这是龙文区行政审批证明系统正式上线以来,办理的首张电子居住证明。
同样开心的还有东北人陶爱军,“在这里,我有属于自己的家了”,陶爱军是龙文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漳州市2017年第四类高层次人才”,他口中的家是龙文区“安得广”惠民安居工程,“最近正准备装修呢。” 陶爱军表示。
城市的核心是人。“十三五”时期,龙文区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市民感受为导向,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靠精准服务、增加城市情感温度。
培固宜居宜业的民生厚度。把新增财力更多投向民生,解决好事关百姓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和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预计“十三五”期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均超过7%。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提前完成“十三五”医疗卫生规划目标,公办村卫生所医保实现“村村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医师数、护士数分别从2015年的2.21人、2.54人提高到2020年的3.51人、5.04人。教育优质资源供给覆盖面持续提升,建成学校19所,普惠性和公办幼儿园就读率分别从2015年的50.8%和17.1%提高到2020年的86.8%和52.3%。养老事业加快发展,建成9个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3所农村幸福院(园)、4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引进禾康智慧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辖区所有村居。全市率先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高质量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区。城乡低保标准在全市率先实现“一体化”,社会保障水平走在全市前列。“安得广”惠民安居工程全面推进,已销售500多套;配租公租房842户;2016-2019年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6770套,2020年开工建设1264套。
厚植创新创业的发展沃土。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行政审批,在全省首创实行行政审批证明系统便民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启动“企业开办一站式一件事”“企业+N秒办”模式,率先在全市实现网上政务服务所有村级(社区)“五级联办”全覆盖,率先在全省自主研发出三个“秒批”事项智能审批系统上线运行,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天。“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走在全市前列,互联网可办率和办件零超期两项指标排名全市第一,“漳州通”APP办件数、减环节,最多跑一趟三项指标暂时排名全市第一,2019年营商环境评估位居全市首位。
双创工作多点开花,众创空间扩容升级,目前,全区投入运营的众创空间8家,其中 “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互联网孵化器”2家,“市级示范众创空间”8家,“漳州市优秀众创空间”1家。成功举办四届中国钟表设计大赛,思特电子、皓尔宝、“智慧E通”等在全国、全省双创大赛获得好名次。一大批众创空间和创新主体的崛起和集聚,推动龙文成为“活力之城”“创业新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