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漳将打造四大经济增长极 生产总值增长11.5%

漳州新闻  时间:2015-02-06  浏览:

  2015年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 2%左右;外贸出口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 5%0以内;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1.5%;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氮、氮氧化物等节能减排任务。

  (记者 陈志远 见习记者 蒲怡丹 文/图)新的一年,漳州要如何建设?看看政府工作报告怎么说。

  落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

  打造“四大”经济增长极

  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积极申报设立古雷综合保税区,重点抓好中石化古雷炼化一体化等12个生产性项目、古雷作业区8号泊位等22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工建设。

  厦门港南岸新城。积极推进厦漳同城大道、厦漳城际轨道R3线、沿海大通道、后石港区3号泊位等基础设施项目和中海油LNG接收站、正新橡胶技改扩建、福欣不锈钢冷轧、特殊钢深加工产业园、纸品包装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加快角美域市副中心建设,积极构建新兴生态型港口工贸城市。

  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推进南江滨路、圆山大道、片仔癀生物医药产业园、“五馆一歌”等先行启动项目,加快中心城区跨江南扩。

  环东山岛经济开发区。重点推进东山生态环岛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东山玻璃及新材料产业园、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诏安海洋生物产业园、云霄光电产业园、常山旅游华侨城,规划建设闽粤经济合作区。

  完成“2600亿元”

  加大重点领域投资

  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0亿元。工业领域计划投资1000亿元,重点推动腾龙芳烃PX改扩建、锦江石化芳烃一己内酰胺一体化、台湾中石化烯烃芳烃一体化等项目开工建设。能源领域计划投资76亿元,力争漳州核电项目开工建设、古雷华能热电项目年底动工,加快500千伏东林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城建领域计划投资800亿元,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六项提升工程”,重点推动东墩污水处理厂、城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

  交通领域计划投资175亿元,加快建设厦漳同城大道、沿海大通道,开工建设漳梅高速云霄至平和段、国省干线联六线、联十一线、漳江湾特大桥等项目,确保漳永高速、东山联络线建成通车。

  服务业领域计划投资210亿元,重点推动大乌山旅游综合开发、漳龙物流园区、盛辉物流、海峡农产品物流城二期、漳州木材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

  生态领域计划投资65亿元,突出抓好闽南文化生态产业走廊、九十九湾生态绿道、八尺门退堤还海、南北港海洋生恋修复、城洲岛生态修复等项目。

  农林水领域计划投资100亿元,重点推进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东山岛外引水第二水源工程、九龙江防洪排涝工程漳州段等水利项目。

  社会事业领域计划投资100亿元,重点推动闽南文化生态博览城、市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

  加速工业跨越

  扶持“50家”重点龙头企业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50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力争培育4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加快建设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四大基地,加大古雷石化中下游产业链招商力度;加紧推进福欣40万吨节镍不锈钢项目、100万吨不锈钢冷轧项目和特殊钢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加速形成高端不锈钢深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南靖、华安数控机床装备制造和漳州开发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加快百威英博啤酒扩建、泡吧食品、盈丰食品工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引办一批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临港工业项目;争取钟表产业园早日落户。

  促进工业扩量提质。加大对上市或上市后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建设总部,力争新增上市企业3家、场钋市场挂牌1 5家;优先选购本地名优产品,鼓励企业参与市外招投标、扩大网上销售,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食品科技研究院、工业设计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创意中心建设;抓好200个市级以上技改项目建设,完成技改投资450亿元以上。

  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鼓励创新政策,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修订。发挥“6·18”、“蓝火计划”等成果对接平台作用,实施“人才生根”战略,开展“两院”技术成果推介对接专场,规划建设“院士小镇”。

  实施“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实施专利运用行动计划;出台扶持措施,加快互联网经济、物联网等新业态发展。

  发展壮大特色现代农业

  培育超“50亿元”企业

  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抓好10个万亩粮食高产示范片、1个省级粮食产能区和2个再生稻示范县项目建设;加快建设6个现代化粮食储备库,支持规模化粮食生产流通企业发展;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抓好土地整理、抛荒山垅田复垦改造。

  提升农业品种、品质、品牌。突出培育良种、提升品质、创建品牌,建设一批全省一流的示范基地;出台现代种业扶持政策,整合做大种子龙头企业;推进农业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加快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3个千亩以上、3个500亩以上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基地;扶持远洋渔业发展,建设5个渔港和10艘远洋渔船,推进东山远洋渔业码头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0家、超50亿元1家;推进水仙花保护基地建设,打响白芽奇兰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建设。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放活土地经营权,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家庭农场,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经营性服务组织,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依托“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建立财政扶持农业保险专项基金,加快扶贫开发重点县支农信贷协会和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试点创建工作。

  重视发展服务业

  新增信贷规模“260亿元”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进一步优化布局、丰富业态,形成若干个层次清晰、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鼓励利用存量土地、旧厂房旧仓库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龙文推进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促进生产性股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

  新增信贷规模260亿元以上。支持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鼓励各金融机构设立专业支行或特色银行,推进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鼓励融资租赁、股权交易、产业基金入漳搭建平台,开展经营活动。

  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引进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加快推进7个物流项目建设。

  扶持拓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四大电商平台和一批电商园区建设,吸引第三方电商企业和区域快递总部入驻,促进电商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深化“数字漳州”建设,完善提升市级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推进大数据开放开发,建设智慧城市。

  加快发展旅游业。突出闽南文化、美食文化、“海丝”文化特色,吸引更多游客来漳州登山、观海、戏水、看楼、泡温泉、赏名花、尝鲜果,推动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启动大乌山景区规划建设,报批省级地质公园;实施景区提升和旅游线路建设工程,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抓好景区餐饮卫生整治,打响漳州旅游品牌。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完善扶持政策,支持群众首套房、首改房等刚性住房需求,激发市场活力。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快龙人古琴文化村、牛庄文创园筹项目建设,支持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等产业。

  繁荣商贸市场。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业态,完善农村流通网,促进城乡流通换挡升级;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鼓励发展家政、社区、养老等服务业。

  推进新型城镇化

  推进“东西南北中”五大景观区建设

  优化城镇布局。坚持“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定位,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心城市城镇组群以漳州高新区、厦门港南岸新城等区域为主要载体,推动“中心东移、跨江南扩、面海拓展”战略加快实施;环东山岛城镇组群进一步做大做美县城和中心城镇,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协同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

  拓展中心城区。积极推进“东西南北中”五大景观区域建设,加快建设闽南文化生态博览城和闽南文化生态产业走廊,完善提升郊野公园建设与管理;加快城市道路桥梁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新一批“五千工程”,抓好城区与县域通道建设。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优化公交路网,加快公交站场和停车场建设,缓解“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推动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廊建设。注重保护“五古”文化资源,加快古城保护性开发,彰显闽南古风。做强县域经济。按照生态优先、产城融合的理念,做强“一县一园区”;深化山海协作,鼓励共建产业园区;按照次中心城市的标准,加强县城规划建设,鼓励实施道路“白改黑”、缆线“上改下”、雨污“合改分”,形成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城镇风貌。

  推行无门槛居住证制度和差别化落户政策,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建设一批城市人向往、农村人留恋的富美示范村。

  营造宜居环境。开展无物业小区整治,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继续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计划,突出抓好县市区交界处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水平;加强城市噪音污染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评论

发布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