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高颜值、会呼吸
宜居宜业宜产的海绵新区正在崛起
它就是漳州市西湖片区
近年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提升城市防洪排涝韧性,漳州西湖片区走出了一条宜居、韧性的城市建设之路。现在,就让我们去西湖片区一探究竟吧!
一、给“水”以空间
水是不可被压缩的,因此要给水足够的空间;水往低处流,因此要给水以合理的空间。西湖生态园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为保障片区排涝安全,结合片区低洼地、易涝点及坑塘水体进行整合改造,建设具有调蓄功能的西湖滞涝区公园。新建调蓄水体面积约450亩,实现调蓄容积60万立方米。这相当于整个西湖片区约127毫米的降雨都可以装进西湖生态园的调蓄空间,有力保障了片区排水防涝韧性。
芗城区摄影家协会 范大刚 摄
二、把“水”留在源头
西湖片区建设20条道路、6个安置房、5所小学、1所中学、1个生态园。片区建设时,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建设城市滞涝水体等“大海绵”的同时,也在居住小区、学校等内部建设雨水花园、生态旱溪、透水铺装等“小海绵”,有效控制源头雨水径流,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漳州一中高中部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实现“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建设后校区内降雨不外排,可在源头海绵设施中直接消纳,有效提升校区排涝韧性。
渡头小学建设植草沟、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海绵措施,充分落实“渗、滞、蓄、净、排”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缓解城市总体排涝压力。
西湖片区的康山、谢溪头等安置房小区,在建设时结合地形地势,建设透水园路、雨水花园,雨天出行更舒适、安全,提升居民居住品质。
下凹式绿地▲
透水铺装▲
小区内的海绵措施▲
通过源头小区、排水管网、调蓄水体的系统建设,西湖片区可以实现30年一遇降雨不内涝,筑牢片区水安全底线。
三、还“水”以净
海绵设施在缓解城市内涝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植被来过滤、净化雨水,最后经浅水湿地进一步净化后排入水体,保障了河湖水环境质量,促进“人水和谐”。
此外,海绵城市建设还可以调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使居民生活更舒适惬意。
今年,西湖片区内的溪流公园、林涧公园也将逐步建设完成,片区应对洪涝风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江湖一体、水城共融”,西湖片区将在宜居、韧性方面打造漳州城市建设新样板,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漳州风景园林 图文:总工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