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备受关注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查。超过7万字、厚达142页的草案文本中有哪些新提法、新部署、新指标?“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和权威人士。
“三新”主线贯穿全文,开启新征程明确重大任务
规划纲要草案共19篇、65章,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三新”主线贯穿全文,鲜明彰显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开篇总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总结成就、分析形势、阐述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等。
规划纲要草案核心的重大战略任务涉及17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逻辑主线,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不少提法为首次出现或首次特别突出强调。
关键历史交汇点上,此次规划覆盖的时间更长,视野更加深远、广阔。“开启新征程需要树立新思维、明确新路径,规划纲要草案释放的国家战略信号令人期待并充满信心。”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说。
不设五年GDP年均增速目标,8个约束性指标7个集中在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
指标设置体现规划的重点与导向,规划纲要草案列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20项主要指标。
引人注目的是,在“经济发展”指标中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而是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此前的“十二五”规划设定GDP年均增速7%,“十三五”规划设定了高于6.5%的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
相比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必须确保实现的“硬任务”。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设置了8个约束性指标,7个集中在“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方面,其中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约束性指标系首次列入五年规划主要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认为,考虑到未来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不设五年平均增速目标等为应对不确定性预留了空间,是实事求是、负责任的体现。
明确构建新发展格局路径,打造开放畅通的双循环
“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规划纲要草案单独成篇分章论述和部署。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支持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参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等措施。
除专门论述,规划纲要草案还有多个篇章涉及新发展格局的具体构建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规划纲要草案瞄准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找准了关键抓手。
民生指标更细化,推进共同富裕有了“路线图”
瞄准增进民生福祉,规划纲要草案里一系列民生指标和任务更加细化。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有20项,涉及民生福祉的有7项。与“十三五”规划纲要相比,还新增“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等指标。增减之间,彰显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规划纲要草案单列一章关注应对人口老龄化。此外,更多数据目标瞄准百姓新获得: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
“纲要草案通篇贯彻新发展理念,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致力于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
创新重要性被提到新高度,单设篇章提建设数字中国
创新驱动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新的高度。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阅读这个章节令人感到新奇,十分“烧脑”并具“科幻感”。在“科技前沿领域攻关”的栏目中,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等前瞻性领域,引人注目。
围绕科技管理体制继续深化改革,一些提法格外接地气。如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还提出建立非共识科技项目评价机制的新鲜方式,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令人关注的是,规划纲要草案将“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彰显了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决心。提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以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十大数字应用场景。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表示,纲要提出的科技发展战略方向,充分体现了国际前沿的最新脉动。深改举措十分务实,令人期待。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镇化率提速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十四五”开局,“三农”工作重点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移,规划纲要草案一方面强调要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也提出要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更为振兴乡村设计了具体的路线图。首先提出粮食安全问题,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确保种源安全。
同时,高标准农田、现代种业、农业机械化、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乡村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程,将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
“未来的中国农村将成为宜居的田园、富民的乐土。”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方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方中华代表说。
首提以立法形式保障规划实施,加快出台发展规划法
规划纲要草案将“加强规划实施保障”作为结语,并设置独立篇章。其中,首次提出加快出台发展规划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建设和国家发展规划的规定、要求和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加快出台发展规划法,强化规划编制实施的法治保障。
“保障规划纲要实施上升到法律层面,凸显中央对于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心,意味着约束力和执行力更强,落地实施效果更佳。”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任刘正说。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