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办村卫生所全覆盖、医保村村通

闽南日报  时间:2020-10-29  浏览:

  村医有保障 管理够规范

  全市年问诊量超百万人次

  卫生所开在家门口,看病问诊只需走路去,拿药医保兜底……这是这几年我市各个村居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2016年,漳州却还处在全市没有一家公办村卫生所的尴尬局面,有的只是村级卫生室——我市乃至全国范围中,最基层的医疗机构。

  2017年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对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作全面部署,并连续两年纳入全市“三抓三比,十项竞赛”项目大力推进。市卫健委制定下发《漳州市2017年示范公办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项目竞赛活动方案》《漳州市示范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竞赛考核评分办法》《关于推进医保终端服务延伸到公益性村卫生所的通知》,并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加大对基层的督促指导,促进工作落实。目前,漳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办村卫生所建设全覆盖、医保村村通。

  医生从哪里来?

  建设基层卫生所,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各村卫生所负责人由乡镇卫生院考核聘用,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下派或从当地具备条件的村医中择优选聘或面向社会统一招考。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拓宽选拔聘用渠道,确保村卫生所人员配备到位。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有工作经验的当地人,是乡村医生的最佳人选。

  待遇如何保障?

  人才来了,怎么让他们“留”下来?

  除了工资保障,市政府还出台《关于漳州市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的实施意见》,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其中,芗城区、龙文区结合自身实际,为各类型的乡村医生提供了养老保障。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乡村医生,落实不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补助,享受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助政策,退出乡村医生队伍;对于未达法定退休年龄转型为个体卫生所(室)的乡村医生,则分类实施了养老保险补助,平均每年每人给予1500元补助。此外,通过招聘的公办村卫生所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参照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办理社保。这三条举措,不仅解决了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也为重新建立乡村医生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卫生所如何管理?

  有了人员的保障,还需要合理的管理。2018年底,全市规划的1628家标准化公办村卫生所全部建设完成,并采用“七统一”管理式,即——统一机构规范建设、统一人员聘用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信息化管理。

  药品如何采购?

  为确保村卫生所回归公益性质,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的药品、器械、一次性耗材,全部采用统一采购、调配、发放,同步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并纳入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村卫生所的一般诊疗设备和急救设施由政府统一配备,医疗废物由乡镇卫生院按规定统一集中处置。

  最佳抢救时间

  “上次您开的那瓶眼药水用完了,请帮我再开一瓶。”一走进村里的卫生所大门,陈清华便和医生陈嘉明攀谈起来。

  “我先给您测个体温,一会儿再开给您。”面对老熟人,陈嘉明一边熟练地拿起额温枪,一边说道。

  石亭镇下高坑村村民陈清华今年77岁,尽管已经过了古稀之年但身体还十分硬朗,只不过眼睛时常干涩,常年需要滴眼药水。

  “以前村里的卫生设施条件都不好,看病拿药都要跑到镇里的卫生院,十分耗费时间。现在好了,新建的公办卫生所就在家门口,走几步路就到了。”拿完药,陈清华感叹道。

  下高坑村公办村卫生所建在该村村委会边上,与老人活动中心相邻。平日里,村民有个小病,就过来就诊拿药;即便没有不适,老人们也常常过来测血压。

  对广大村民而言,村卫生所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快”与“熟”。陈嘉明是下高坑村本村人,从小便在村中生活,对村里家家户户的情况都有一定了解。每户人家住哪里,每家有几口人,哪位老人有慢性病,他都了如指掌。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先天优势,让陈嘉明在问诊中更加“精准高效”。

  一天夜里11点多,已经入睡的陈嘉明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叫醒。按下接听键,手机那头慌张的声音让陈嘉明心头一紧:“陈医生,你赶紧过来看看,我家老头旧病又犯了……”还没等对方说完,陈嘉明便知道了个大概——村中的陈清老人哮喘病又发作了。哮喘病虽然是较为常见的病种,但是发作起来却可能危及生命。挂断电话后,陈嘉明三步并两步冲到卫生所里,背上氧气瓶,带上听诊器等设备,赶到陈清老人家中。

  黑夜中看到门口那熟悉的面孔,无需介绍,老人家属便赶紧让陈嘉明进屋。陈嘉明一边为老人补充氧气,一边安抚老人的家属。经过数分钟的急救,陈清老人终于恢复意识。安顿妥当后,老人的家属不禁感慨道:“家门口的卫生所,就是快啊!”

  芗城区北斗卫生院院长李原辉表示,公办村卫生所虽然无法治疗大病、重病,但却可以为突发疾病进行及时专业的抢救,为病人争取到最佳抢救时间。

  特色诊疗

  外地村民慕名而来

  “今天30个预约号现在已经发完了。您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安排您补号,就诊时间大概是12点左右。”戴着口罩,蓝田村公办卫生所的黄秋菊一边回答问题,一边手中不停抓药。

  10月26日早上八点半不到,龙文区蓝田镇蓝田村的村部大楼便挤满了戴着口罩的人。其中,不仅有本村村民,还有来自芗城、云霄,甚至是外省市的群众;大家前来的目的非常一致,就是找一位老中医——黄建都看病问诊。

  黄建都是蓝田村本村人,早年为圆从医梦,同在漳州市中医院的伯父学医。通过伯父的言传身教及自身的刻苦钻研,熟练地掌握了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手段。1976年,黄建都参加龙海市卫生局举行的医生资格考试,取得乡村医生资格。当时村里的合作医疗站急缺医生,村党支部就让他到合作医疗站,从事医疗工作。1980年开始自主执业,开办蓝田镇蓝田村建都卫生室。

  2018年,蓝田村公办卫生所建成,便聘请黄建都到卫生所坐诊。凭借50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和高尚的医德,黄建都成为蓝田村公办卫生所一张活招牌,不仅有附近的村民到此就医,还吸引了厦门、泉州甚至是外省的群众纷纷上门求医。

  考虑到黄建都已经上了年纪,卫生所每天只安排30个门诊号。然而只要身体允许,即便没有提前预约挂号,黄建都也坚持为患者诊疗,推迟1小时下班是常有的事。“有带着一岁多的小孩,从长泰过来,清晨五点就到卫生所,就为了排上当天的第一个号;也有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满怀着希望上门求诊……作为一名中医医生,我能做到,便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尽我所能为患者的健康服务。”黄建都说道。

  除了特色的中医诊疗,优惠的报销比例也为患者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日前,蓝田村村民蔡松清因为慢性鼻炎到村卫生所就医。医疗费用总额58.9元,而个人支出只需17.6元,医保统筹支出近70%。

  据介绍,龙文区自公办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开通医保终端服务后,业务量逐步提升,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诊疗次数149142人次,诊疗总费用537.0044万元,其中医保统筹支出333.276万元,报销比例约60%,极大缓解群众就医负担。

评论

发布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