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使用数字化管理体系 实现“数据管城”

闽南日报  时间:2017-05-27  浏览:

  “千里眼”连着“飞毛腿”,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着信息采集员反馈的信息。(资料图片)

  划分3834格主城区约76.8平方公里空间划分为3834个单元网格

  扩大114倍平均每月采集6.8万件,比单靠市民投诉举报扩大114倍

  实现100% 2016年案件立案与派遣的及时率、准确率均达到100%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家”,大到街道建筑、小到一草一瓦,数以万计的组件就是“家当”。如何守护好这些“家当”?如何让“家”中的生活更加整洁井然?在漳州,有这样一位既能统揽全局又能细致入微的优秀“管家”——“数字城管”。

  它年纪不大。漳州“数字城管”2013年9月启动建设,2014年底高分通过国家住建部专家组验收,2016年勇夺全省第一个“优秀地理信息产业工程金奖”。

  它任劳任怨。2014年至今,漳州“数字城管”共受理案件量821845件,平均每月采集有效信息量达6.8万件,比单靠市民投诉举报的每月600件,整整扩大了114倍。

  它手脚麻利。1天修复车行道塌陷,2小时拆除安全隐患广告牌,20分钟解决水管爆裂……2016年漳州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的案件立案与派遣的及时率、准确率均达到100%。

  它的背后,还有一群在城市辛苦奔忙的人。

  “九龙大道与新浦路交会路口、1-104号路灯杆南侧5米处,交通护栏破损并倾倒在街面,影响往来车辆行人通行。”

  手持“城管通”的信息采集员吴怀义在屏幕上快速敲击着现场情况,附上刚拍下的三张图片信息,点击发送。时间指向5月24日上午8时51分。

  几乎在同一时刻,漳州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收到了汇报信息,受理、派遣、办理一气呵成。

  9时13分,市交警支队工作人员携带相关工具赶赴现场,对破损的交通护栏进行紧急处理。

  9时17分,处理完毕,路面畅通。吴怀义再次来到现场进行拍照复查并上报反馈。

  从发现交通护栏破损,到成功处理,中间的过程只花费了26分钟。而对于数字城管这套集应急指挥、市民服务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而言,这道26分钟的“题”仅仅是在“小试牛刀”。

  漳州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将主城区约76.8平方公里的地理空间,划分为3834个单元网格和270837个城市部件单元。

  不论是街道、停车场,还是行道树亦或果皮箱,都有自己独特的“数字代号”。只要在数据库中输入任意部件的“代号”,就能轻松地找到部件对应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信息。而城管指挥中心则在视频技术、无线传输、GPS定位等高科技手段的辅助下,对城市管理案件进行建档受理,并用最短时间调派相关责任部门前往处置。

  “接件量多了,办理流程也得跟着提速提效。”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能把平台作用发挥到极致,漳州数字城管建立起七种集约化处置模式,将问题处置时限从月缩短为周、从周缩短为日、从日缩短为时、从时缩短为分。

  “我拿着‘城管通’在胜利路上已经走了三年了。”信息采集员文桂圆说。

  三年间,她看着这条路上的垃圾果皮箱数量逐渐减少却越来越干净,看着电线杆、行道路上的小广告“牛皮癣”从爆发到消无踪迹。

  “现在每天上报问题解决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网格区能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越来越少。”文桂圆感到十分欣慰。

  不仅是网格巡查员,“联动大家族”中的64个联动部门通过数字城管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每月进行运行数据分析、排查高发案件、问题提交督办并实施绩效评价,形成了具有漳州特色的监管模式。

评论

发布房源